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医药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国家应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优秀中药企业要出台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扶大扶强,以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发展中药具有重大意义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不仅对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病痛、带来健康、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因为:
首先,中药疗效显著,副作用低。中药为炎黄子孙服务了几千年,在防病治病、解除病痛、繁衍子孙后代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经过不断的验证和发展,尤其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具有独特疗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专题 访谈 咨询)、抗病毒、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优势。抗击非典期间,中药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有目共睹,相比西药,中药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也为大家所熟知。
其次,费用低廉是中药的绝对优势。相同类别、相同疗效、相同剂量的药品,中药产品的价格一般约为西药的5-30%。并且中药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特点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大大节省全社会的医疗成本。比如神威药业生产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是国内十大心脑血管病用药,有非常好的降血脂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脑梗塞及半身不遂、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头晕等,效果非常明显,集预防和治疗于一身,平均每天的服用金额才一块钱,与同类西药产品少则五六十元,多则几百元的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虽然一直没能进入医保用药目录,每年仍然有数百万的使用者。多年以来,虽然原辅材料、能源、工资和各种费用都已经大幅上涨,但是该产品一直没有涨价,企业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都看的起病,吃得起药。
再次,中药在不断发展,克服了味苦难服、起效缓慢的弊端,已经适应了现代生活的要求。控释技术、靶向定位技术、脉冲给药技术等中药生产共性技术研究的现代化,超微粉碎技术、纳米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生产技术以及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标准的现代化,注射剂、软胶囊剂等现代化的中药剂型,使中药脱离了大药丸、苦药汤的老面孔,成为作用机理清楚、质控指标严格、安全高效、质量稳定、服用剂量小,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的现代中药。比如,传统的藿香正气水疗效显著,但含有大量酒精、又苦又辣,服用量大,让人望而生畏,通过中药浓缩工艺把苦口的药液用明胶包裹,制成软胶囊,深受欢迎。再比如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急救的圣药,但是大药丸子服用不便,如果是昏迷病人,就很难服下去,而且起效慢,通过把安宫牛黄丸制成清开灵注射液,改口服为静脉输液,适应症更广,消除了中药见效慢的错误意识,被称为中药抗生素。
二、当前中药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虽然中医药对于人民的医疗保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代以来,民族自卑感导致人们普遍轻视、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就在去年,还有某知名大学的教授提出让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网络上出现取消中医药签名的闹剧。中医、中药日渐式微成为不争的事实:
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用主要依靠中医药,当时有中医药人员29万,西医药人员不足9万,而到2004年,全国已经有西医药人员350多万,中医药人员依然是29万。五十多年里中医药人员数量没有增加,而素质和技能已经大不如前。西医院校数量是中医院校数量的3倍,西医医院的数量是中医医院数量的4倍,而且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一般规模很小,中医院校也普遍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很多中医专业学生主要的功课就是学习英语和数学,中医专业课倒是可学可不学的,中医教育的质量很低,中医的优秀技能和经验没有传承下来,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日渐匮乏。
刘氏中医世家门诊刘医师始终本着:做药就是做人,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 对男科不育(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密度小、精液不液化)、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阳痿、早泄、妇科不孕、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孕后无胎心搏动、乳腺增生、盆腔积液、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慢性肠炎、鼻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抢救中医中药
下一篇:滥服中药会引发尿毒症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