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对中药饮片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曾经混乱的中药饮片市场秩序得到了好转,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中药饮片市场秩序不容乐观,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相对于化学药品而言,中药饮片监督抽检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不但对人民用药安全构成威胁,也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在1月17日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如何做好中药饮片的监管是与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在其所做的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使用、涉嫌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中成药等进行监督抽验。
那么,目前中药饮片市场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其原因在哪里?有何对策?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问题:生产经营秩序亟待规范
生产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无证生产现象普遍以及非法生产者冲击合法生产者。
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周边,存在各种地下饮片加工点,不但进行净选、切制等方面的加工,还进行掺假,如在海金砂中掺入黄泥粉;在蒲黄、红花中掺入染色的植物、矿物粉末;在冰片中掺入樟脑、芒硝、明矾等等。许多药材市场出现了“给什么价就供什么货”等知假售假、知假买假的现象。一些中药饮片经营企业也采取饮片分装、挂靠经营等方式进行非法饮片加工。由于这些小作坊式的饮片加工不需要正规的厂房设备,不做质量检验,不缴纳相关税费,以次充好,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抢占了饮片市场,严重冲击了正规的饮片生产企业。
目前,我国取得《中药饮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上千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非法生产者的冲击,近几年来这些正规企业过着举步维艰的日子。为了生存,一些企业放松了质量管理,如原料药不按标准检验即投入加工生产;对饮片不经检验即出厂。为了降低成本,有的甚至从市场上购进“非法饮片”来分装。
经营秩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药材与饮片不分、违法经营饮片、使用单位从非法渠道进货等,这些问题客观上给非法加工提供了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按照有关规定,这些专业市场只能销售药材而不能销售饮片,但实际上,违法销售饮片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公开销售,如在北方某中药材专业市场,0.5kg/每袋、1kg/每袋的中药饮片到处可见;有的是暗中销售,摆出来是药材或“产地加工”的切片,而仓库里则要啥有啥;有的则是依靠多年来建立的销售网络直接送货上门。
由于中药饮片包装简单,容易仿冒,一些经营企业打着饮片分装的名义,从药材市场购买药材或切片回来,自行印制包装进行分装;有的基层卫生院、药品零售店从正规渠道购买一袋饮片作样品,定个零售价,留着包装应付检查,实际销售使用的则是从非法渠道购买的非法饮片;有的干脆就采购中药材,使用前临时用铡刀切切便是“饮片”了。这些问题无形中助长了无证生产、无证经营现象的蔓延。
■原因:监管难度大力度小
监管难度较大。由于中药饮片自身的特殊性,相比成药更加难以监管,它来源于天然产物,品种多、质量影响因素复杂,既有中国药典、部颁药材标准收载的药材品种,又有各省收载的地方习用品种,加上各品种又有不同的炮制规格,因此,饮片品种很多;在销售管理上,中药材可以在农贸市场销售,中药饮片则必须依法凭证生产和销售;药材的加工又分产地加工和净选、切制、炮炙等炮制加工,产地加工所得到“片状药材”还不算饮片,而花、果实和种子类药材只需经净选、包装,不必切制也是饮片,存在药材与饮片的界限不够清晰的问题,使一些药材与饮片品种在经营监管上不好严格区分;特别是中药饮片大多数还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使一些非法加工产品、掺杂使假的产品也无法通过质量检验进行判定。
监管力度不够。首先,中药专业人员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饮片监管的效率;其次,目前,在许多药监部门,以罚没收入多少来衡量工作成绩,而中药饮片品种多、价值低,且不易追根溯源,影响了药监人员对中药饮片监管的积极性;第三,虽然每次药品专项整治活动都强调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强监管,但在实际贯彻过程中,也只是去市场检查一下,下达一些抽验任务,抽验结束上报数字而已,并没有能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整顿和规范。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神秘中药续写数字化神奇
下一篇:上海成立曙光新中药研究中心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