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类注射液的7个品种。由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一再发生,中药注射剂,这个传统中药没有的剂型,发展陷入了低谷期。
“中药注射剂由于起效快,提高了中药的临床效果,有很多产品很受市场欢迎”,科技部社会科技发展司调研员邹健强介绍说,但由于中药成分非常复杂,在安全性方面,目前有些问题认识还不很清楚。他认为,通过对这类产品的深入研究,扬长避短,中药注射剂还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案呼吁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再评价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研究员表示,中药注射剂确实存在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标准欠缺、不良反应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重新开启中药注射剂的现代化之路、探讨其研发策略、规范其科研程序、指导其发展方向,是中医药界亟待总结和解决的问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王大猷强调,目前中药注射剂虽然有一些问题,但不能一概抹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要搞清楚,只要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下工夫是能解决的。而且有可能研发出一些成分稳定,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独有品种。
周超凡建议,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体内,质量要求很高,组成药味越多越难研制,故其组成药味越少越好。他呼吁提高药物鉴别水准。对注射剂的每种组成药物都必须有可靠的鉴别方法,无鉴别方法或鉴别方法不可靠的品种,应该在再评价的基础上,或酌情提高鉴别方法的可靠性,或淘汰该品种。他同时指出,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大多报批时间较早,工艺水平滞后。大多数涉及水醇法、醇水法、蒸馏法等方法制得的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为不够清楚的混合成分,尤其是复方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和杂质的含量难于严格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难于充分保证。这些制法只能作为当前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应当在全面再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有临床治疗优势的品种,通过研究,逐步改用先进的新工艺。近十几年来,国内制药行业发展很快,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例如,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超滤法、高速离心分离法、离子交换法、树脂交换法等。喷雾干燥、沸腾干燥、冷冻干燥等干燥技术,渗滤―薄膜蒸发连续提取器、逆流离心萃取器等多种形式的设备,都可以用来改进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为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更新换代。
注射剂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很有必要。王大猷解释道,新药临床试验往往会有缺陷,中药注射液最担心的是严重过敏反应,虽然发生率一般不高,但在新药试验时,因为样本数相对少,就难以发现和定量。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药品安全性的关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业内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的60%%是企业上报的,由医务人员完成的不到7%%;而国内诸多制药企业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工作,唯恐避之不及,认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路与企业经营业绩,只有1%%的不良反应报告由企业自己做出,因此未能发挥应有的报告主体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江苏康缘药业联合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6年9月启动了“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项目”已于日前结束了预试验部分。我国药学专家李大魁教授很早就建议药品生产厂家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他说,康缘药业主动发起对自己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做法,有其开拓性和示范性意义。
我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认为,制药企业对其产品加强跟踪监测,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完善工艺流程,能够有效控制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制药企业密切跟踪药品的生产过程与上市后的使用动态,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进一步修改药品使用说明书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尽可能地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也便于作为追根溯源的直接依据。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呼唤新剂型 中药
下一篇:建立中药材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