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对帝王不能直称其名,此即所谓避讳。清顾炎武说:“讳名之礼,始自周人。”其后,成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于极致。凡书简、文牍、卷宗、奏章等一切文字,遇帝王名讳,必须改用他字,或空字,或缺笔,或以墨圈避之。汉代因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为“通”。宋代因避始祖玄朗讳,清代因避康熙玄烨讳,“玄”字均被改作“元”字。于是,“玄色”成了“元色”,“玄妙”成了“元妙”,“唐玄宗”成了“唐元宗”,等等。甚至连“弦”、“炫”、“眩”等字,也须在书写时缺末点,以示避讳。
中药作为一种文化,其药名也属于“一切文字”之列,故不可避免地也必须遵行避讳之制。
清李中梓著《本草通玄》,后为避康熙玄烨讳,改书名作《本草通元》;书中所载“玄参”,也随之易名为“元参”。在这一时期,为同一原因改名的中药还有“元明粉”(原名“玄明粉”)。中药恒山为抗疟药,宋代为避真宗赵恒讳,改名为“常山”。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据《本草纲目》记载:“宋光宗李后讳凤,宫中(改)呼为好女儿花。”
山药原名薯蓣,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为健脾补肾药。宋《本草衍义》谓:“薯蓣因唐代宗名预(豫),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曙),改为‘山药’。”此说对后世影响较大。清《广雅疏证》对此质疑云,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中有句“山药煮可掘”,足证唐时已有山药之名。《辞源》也不同意《本草衍义》之说,遂列举《宣和书谱》所载晋王羲之的草书《山药帖》及唐韦应物《郡斋赠王卿》诗中“山药寒始华”之句,指出:“是山药之名,晋唐已有,非始于宋代。”这是本草史上一次与避讳有关的、时间跨度为数百年的笔墨官司,现漫记于此,聊作拾遗。
刘氏中医世家门诊刘医师始终本着:做药就是做人,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 对男科不育(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密度小、精液不液化)、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阳痿、早泄、妇科不孕、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孕后无胎心搏动、乳腺增生、盆腔积液、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慢性肠炎、鼻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