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 重庆市江北区药品检验所,重庆市400020
中图分类号: R9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00)05-0239-02
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所谓“免煎中药饮片”(以下简称“免煎饮片”),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免煎饮片”不需煎煮,即服即冲,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转变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剂型,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笔者试图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免煎饮片”剂型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免煎饮片”应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解决临床疗效问题
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和七情配伍方法。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往往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上。中药汤剂的多味药物之间,在传统调制-“共煎”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免煎饮片”不具备下列优势:
1.1中药“共煎”能改变饮片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溶解度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研究显示,糊化淀粉对芦丁、槲皮素等酚性药物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在1%葛淀粉糊化溶液中,芦丁的溶解度为纯水的3.8倍。在同样条件下槲皮素可达6.5倍(葛淀粉的浓度为0.5%~2%,与淀粉的品种无关)。糊化淀粉能增加酚性药物溶解度的原因,是由于在长时间的“共煎”过程中,形成了“淀粉-芦丁”的复合体[1]。对“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中甘草黄酮含量的研究”表明,二药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其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煎液含量为1.85%[2]。另对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柏、黄岑、栀子4味中药,采用传统方法水煎后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97.4%,而4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仅为64.3%[2]。
1.2中药“共煎”能改变药物的口感
黄连、黄柏与大黄、甘草合用能改变小蘖碱型生物碱的苦味。有人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12个含黄连的方剂,各按记载的方法调制,结果证明,方中含有大黄、甘草的汤液,小蘖碱型生物碱的苦味均消失;而不含大黄、甘草的汤液,有小蘖碱型生物碱的强烈苦味。其原因是:大黄、甘草与黄连共煎过程中,生成了黄褐色的鞣酸小蘖碱与黄色的双小蘖碱——单甘草皂苷盐的胶状沉淀,这种沉淀是生理活性物质,它不仅消除了小蘖碱的苦味,还增加了其溶解度,服用后能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不属配伍禁忌[1]。而免煎饮片的同类药物混合后,苦味无明显改变。
1.3中药“共煎”能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增强其疗效
实验证明,附子在单独使用时,其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一定毒性。但在传统“共煎”的“四逆汤”中,尽管干姜、甘草无强心作用,却于配伍后强心作用增强持久,毒性下降,而口服附子的毒性比“四逆汤”大4.1倍。实验还表明,将干姜、甘草与附子分煎后再混合,或各单煎后次序给药,其毒性仍相当于单独附子。从而提示,“四逆汤”毒性降低,乃因附子生物碱与干姜、甘草在“共煎”过程中产生化学变化所致[1]。
1.4中药“共煎”能降低细菌的抗药性
通过黄连单方与复方抗药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证明单方抗药性远远高于复方。例如单独的黄连与黄连解毒汤在同样条件下接种细菌培养,细菌能在黄连高于实验浓度32倍的情况下生长,而黄连解毒汤仅提高4倍。实验结果说明,黄连单方的抗药性大于黄连解毒汤的8倍[1]。因此,“免煎饮片”简单混合后的临床药效,肯定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中药饮片常识:中药炮制的目的
下一篇:中草药介绍:我国中药新药分类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