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史文献学在众多的学科中是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古汉语、医古文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史、各家学说、中医文献虽然都是独立的学科,但相关性很强,学科内各方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科学或者学科内某一方向的研究,都必须具备相当的综合知识和素养。
1.古汉语、医古文是中医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代医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医籍,是我们研究中医药的宝藏。虽然中医药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中西医并存的现实状态下,中医特别是中医临床的实际生存状况并不如人意。一定意义上讲,中医不是发展不够,而是继承不够。古代医家都是当时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士,在相对于今人而言的古汉语方面,掌握得肯定是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因文字和知识的演化发展,朝代更替,对古人而言,前朝的文字和语言也很可能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孔子故宅复壁中发出之书,汉人已经鲜有识者。伏生时期,尚书已经近绝学。古代的白话,到后来就成为文言了,“时为之也。”(戴震)经学的发展、小学的兴盛,在继承古代文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医药的继承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汗牛充栋的古代医籍,没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其困难是无法想象的。中医药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中医古籍的研究同时需要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才不至于拘泥于文字、牵强穿凿,才能更接近于中医古籍的本来面目。
2.医学史是中医研究的线索。医学史展现了中医药发展的背景,各家学说、中医文献的研究脱不开医学史的宏观参照。一定意义上将医学史视作探索中医药宝库的金钥匙是不为过的。医学史与各家学说的关系相当密切。对各家学说的研究,离不开医学发展历史的史实,熟悉医学史,有利于更好地分析、梳理各家学说。中医文献的研究,必须熟悉历史上中医文献的流传和整理情况,熟悉历史上各时期的医学发展情况,才能权衡轻重缓急,更好地指导文献整理工作。只有熟悉医学史的知识,在研究过程中才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梳理,有目标地寻找相关文献,科学地选题等。
3.各家学说是对中医学的系统概括、升华。中医药在发展历史中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是对中医学术发展历史的高度概括、梳理和升华。在文献研究工作中,应该掌握中医学术的渊源流传,可以更好地指导文献的整理工作。如《扁鹊心书》,重灸法,穴法、针法独具特色,一般都认为是别有师承。考晋唐有关针灸文献,大多重视灸法,《肘后方》、《千金》、《外台》等载针灸内容,多重火补,灸多针少,是一脉相承的。有人提出扁鹊学派的观点,是不无道理的。宋元时期,其实有相当多的医家都承袭了这一学说,特别重视灸法,乃至有人提出了针无补法之说。在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相悖的学术观点,但中医各家学说中的学术观点是在大量行之有效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可武断偏废。各家学说为研究扩展了视野,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医文献中出现的不同观点。
4.中医文献研究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中医文献,形制千差万别,内容包罗万象,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通过中医文献的研究发展,补充医学史上的空白,还医学史史实本来的真实面目;为各家学说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资料和有力的证据;为中医药的继承提供方便。如《灵枢》文词古奥,传抄中错讹衍倒很多,一般人无法从容研读,借助历史上杨上善、马莳、吴昆等人的研究,使历代针灸医家获益匪浅。《甲乙经》是针灸学的巨著,集晋以前针灸学大成,但对今人而言,仍然艰涩难读,张善忱、张登部编《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对腧穴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学习起来非常方便,类似的工作对针灸学的发展作用和意义是不可轻视的。中医文献学是专门的学科,但对所有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来说,都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常识、知识。古老的中医学,一只手要伸向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一只手要伸向中医古籍,中医文献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刘氏五代中医世家门诊刘医师始终本着:做药就是做人,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 对男科不育(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密度小、精液不液化)、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阳痿、早泄、妇科不孕、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孕后无胎心搏动、乳腺增生、盆腔积液、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慢性肠炎、鼻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微信同步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老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刘炼武中医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五代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