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热门关键字: 88888  过敏  过敏性紫癜  貌猫茂霉帽脳  杩囨晱鎬х传鐧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是: > 健康 > 中医 > 中医基础 >
饮食、劳逸
饮食、劳动和休息,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劳逸需要合理安排,否则便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使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发生疾

饮食、劳动和休息,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劳逸需要合理安排,否则便会影响人体生理功能,使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发生疾病。
  
  饮食不节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资,但是饮食失宜,饮食不洁,或饮食偏嗜,则又常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饮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又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它病。
  
  (1)饥饱失常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常均可发生疾病。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气血不足则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也易继发其它病证。反之,暴食暴饮,过饱则饮食摄入过量,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动能力,可导致饮食物阻滞,脾胃损伤,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病证。这种病证,小儿更为多见,因其脾胃较成人为弱。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伤于生冷寒凉,又可以聚湿生痰;婴幼儿食滞日久还可以酿成疳积,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症。经常饮食过量,不仅可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还可影响气血流通,导致筋脉阻滞,出现痢疾或痔疮。此外,过食肥甘厚味,易于化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等病证。
  
  (2)饮食不洁
  
  进食不洁,可引发多种肠胃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寸白虫等,临床可见腹痛,嗜食异物,面黄饥瘦等症。若蛔虫窜进胆道,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吐蛔,四肢厥冷之蛔厥证。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则可出现剧烈腹痛,吐泻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故《金匮要略》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若误食毒物可导致机体中毒。
  
  (3)饮食偏嗜
  
  饮食要适当调节补充,不应有所偏嗜,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需要的营养。若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可导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发生疾病。
  
  (4)饮食偏寒偏热
  
  如多食生冷寒凉,可伤损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症;若偏食辛温燥热,则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或酿成痔疮病症。
  
  (5)饮食五味偏食
  
  人体的精神气血都由饮食五味所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素问》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机能偏盛,久之可损伤内脏,发生多种病变。故《素问》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又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所以,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病时更应注意饮食宜忌。饮食与病变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疾病则会加重。
  
  劳逸损伤
  
  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正常的劳动和体力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使人致病。只有比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的过度,或过度安逸,完全不劳动,不运动,劳逸才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1)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劳力过度,是指较长时间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劳力过度则伤气,久之则气少力衰,神疲消瘦。

刘氏五代中医世家门诊刘医师始终本着:做药就是做人,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 对男科不育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密度小、精液不液化)、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阳痿早泄妇科不孕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孕后无胎心搏动乳腺增生盆腔积液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慢性肠炎鼻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六淫(六)—火(热)

下一篇:疠气

客 服 QQ: 38222691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微信同步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老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刘炼武中医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五代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推荐内容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