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表邪药是指自然界的六淫之气,即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袭于体表。中医认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意思是说,当风寒、风热、暑湿之邪侵袭于体表之时,可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类药物统称发散表邪药。其主要作用是:发散宣透,疏解表邪,调畅营卫。
①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含挥发油约1.8%,以穗中含量最高;荆齐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解表、散风、透疹,适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麻疹初期,麻疹不透,疮疥等症。
用量:3--9克。
②牛蒡子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内含牛蒡甘,异牛蒡酚,维生素B2等;牛蒡根中含多种多元酚类物质,有机酸及一些多炔类物质。药理试验证明:牛蒡于和牛蒡所含有效成分,大多具有抗致病菌和皮肤真菌的作用;牛蒡根中有抗肿瘤的物质存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辛、苦,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消肿,适用于外感风热的咳嗽,咽喉肿痛,吐痰不利等证;此外对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等也有疗效。
用量:3--9克,但脾胃虚寒,经常泻泄的人不可用。
③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或杭白芷和抗白芷的根;临床试验证明:用白芷60克,冰片0.5克共研成末,以少许置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呼吸,对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在1—10分钟内显效。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祛风解表,燥湿,排脓,消肿止痛,适用于感冒风寒, 风湿所致的头痛,偏头风,眉棱骨痛,齿颊痛,鼻渊,寒湿腹痛,赤白带下,皮肤瘙痒等症。
用量:3---9克,但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
④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的防风的根,内含挥发油,苦味素,酚性成分,有机酸,甘露醇等;防风煎剂或浸剂均有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一些皮肤癣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甘,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等。
用量:6---9克。
⑤香薷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或窄叶香薷全草,含挥发油,酚性物质,黄酮甙类和植物甾,醇等,其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有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的作用,以及利尿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辛,功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漫,温胃调中,适用于夏季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伤暑引进的胸痞腹痛、呕吐腹泻;以及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等。
用量:3--6克。
⑥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在嫩枝;内含挥发油、鞣质、树脂等;能扩张血管,增进血液循环,有镇静作用;对胃肠有缓和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缓解胃肠痉挛,排出消化道积气。
中医认为,其性湿,味辛、甘,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适用于风寒感冒,肌肉关节酸痛,经闭腹痛等症。
用量:3--9克。
⑦桑叶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含脱皮固酮,植物酸等成分,药理试验证明:桑叶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的作用,以及降血糖和抑制肠肌的作用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甘,功能祛风清热,清肝明目,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头痛、头晕、口喝、目赤、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等。
用量:5-9克。
⑧薄荷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内含挥发油,其中有薄荷醇、薄荷酮、梓烯、柠檬烯等;其煎剂对人体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少量内服有发汗解热及兴奋中枢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辛,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疗,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荨麻疹、风疹、麻疹初起等症。
用量:1.5—6克。
⑨菊花
菊刘氏中医世家门诊刘医师始终本着:做药就是做人,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 对男科不育(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密度小、精液不液化)、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阳痿、早泄、妇科不孕、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孕后无胎心搏动、乳腺增生、盆腔积液、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慢性肠炎、鼻炎、心肌炎、肾炎、风湿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解毒:民间常用的利水除湿的偏方
下一篇:解毒:瑶池金母青果药方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
养生之道,各有所好,各执其招,各收其效。我的养生...
秋冬季节,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
人体的“四梢”,即筋之梢为手脚指甲,肉之梢为舌头...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
如果生活中能把握保健的主动权,就能保证和维护身体...
秋季气候多变,早晚和午间温差较大,空气比较干燥。...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