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与胆石症属于中医的“胆胀”范畴。病因分为内因(正气虚)外因(邪气实)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一是性格过度压抑或过度暴躁再加上饮食偏嗜,多食油腻厚味及社会压力等外因的作用,就容易导致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外郁蕴热而成“胆胀”。
胆囊炎或者胆石症看起来是局部病变,实际上这种疾病应该说是一种整体状态下的局部病变。
中医认为,情绪的过度压抑和过度亢奋均属神志不畅,而两种极端的性格都可导致胆囊炎或者胆石症。总体看来这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不好后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理。中医理论认为肝和胆是互为表里的,胆的功能要通过肝脏的功能来体现,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同样就会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和分泌功能。胆汁是帮助消化的,胆汁正常的时候应该从胆囊排出来,排到肠子里帮助消化,尤其是消化脂肪类物质。导致胆的病变除了情志以外,就是肝气疏泄太过或者不及,此外还和饮食有关,比如吃得过于油腻,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胆囊病变。另外还和外感湿邪有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焦虑显得十分重要。中医心身医学根据胆囊炎患者的性格脾气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过度暴躁的人大多数属于阳刚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满、胃胀胃痛、腹胀、烦躁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这类病人性情急躁、易怒,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肝旺、血瘀痰阻,治疗应柔肝养阴、活血化痰。过度压抑的病人大多数属于阴柔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痛、胃胀胃痛、腹痛、大便不畅、喜热饮、舌红、苔白、脉弦。这类患者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易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湿阻,治疗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采用中药及心理疗法,强调在消炎利胆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只要坚持用药同时调整心态和情绪,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病因、症状、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辩证,西医辨病,结合祖传经验方剂,辩证施治,灵活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早日康复。
上一篇:十大最经典抗衰老中药
下一篇:春节养生:有氧运动有助缓解春困
客 服 QQ: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注明:XX疾病)
咨询电话:13963322252
电子邮箱:382226917@qq.com
详情请陆: http://www.liushizhongyi.com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中医世家门诊)
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
养生之道,各有所好,各执其招,各收其效。我的养生...
秋冬季节,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
人体的“四梢”,即筋之梢为手脚指甲,肉之梢为舌头...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
如果生活中能把握保健的主动权,就能保证和维护身体...
秋季气候多变,早晚和午间温差较大,空气比较干燥。...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